CSP初赛知识点梳理(补充)

{\color{Tan} {\Large \mathbf{前 文 《C S P 初 赛 知 识 点 梳 理》 复制下面的网址进入}} }
{\color{blue } {\large \mathbf{https://discourse.xinyoudui.com/t/topic/27482/1}} }
\colorbox{yellow}{金秋九月,CSP 赛事的钟声已然敲响,愿这些资料能对你有所助益,拔得头筹!}

\Large\mathtt{\text{CSP初赛知识点梳理(补充)}}
\mathtt{CSP\,\,\,PRE-KNOWLEDGE}
\tiny \text{written by Mei Yaoyuan on Sep 14,2024}
\tiny\text{本文内容较多,请慢慢食用,如想查找某一个特定的词语,可以使用 Ctrl + F 进行页面内搜索。}

\Large\mathtt{\text{正文开始}}

十、 图论

  • 基本概念/术语

    • 顶点/节点(Vertex/Node),简称点。

    • 边(Edge):节点之间的连线。

    • 完全图:任意两点都有边相连,一个 n 个节点完全图的边数 C_n^2= \dfrac{n(n-1)}{2} 。(对于组合数 C^2_n 的具体说明详见“数学”部分)

    • 简单路径:两点之间通过不重复的边相连。

    • 连通图:任意两点都可以直接/间接到达,注意区别于完全图,完全图属于连通图,连通图不一定属于完全图

    • 有向图:边是有方向的( e = u\rightarrow v )。

    • 无向图:边是无方向的( e = u\leftrightarrow v )。

    • 环:对于一个回路 w ,若 v_0=v_k 是该回路点序列中唯一重复出现的点对,则 w 是一个环。

      特别的,如果环 w 只有一个点,则被称为“自环,即 e=(u,v), u=v

    • 入度:以顶点 v终点的边的条数为该节点的入度。

    • 出度:以顶点 v起点的边的条数为该节点的出度。

    • 基本概念/术语

      • 树:一个长得像真实生活中 倒置(即根在上、叶子在下) 的树的图,任意两点之间的简单路径有且只有一条。树是一棵连通且无环的图,边数 =n−1

      • 根节点:树最上层的节点,一棵树有且只有一个

      • 深度:到根结点的路径上的边数。

      • 高度:所有结点的深度的最大值。

      • 叶节点:没有子结点的结点。

      • 父亲:对于除根以外的每个结点,从该结点到根路径上的第二个结点。根结点没有父结点

      • 祖先:一个结点到根结点的路径上,除了它本身外的结点。根结点的祖先集合为空。

      • 子节点:如果 uv 的父亲,那么 vu 的子结点。子结点的顺序一般不加以区分,二叉树是一个例外,有左儿子/右儿子之分

      • 兄弟:同一个父亲的多个子结点互为兄弟。

      • 后代:如果 uv 的祖先,那么 vu 的后代。

      • 子树:删掉与父亲相连的边后,该结点所在的子图。


    • 二叉树

      • 前/先序遍历:根 \rightarrow 左子树/儿子 \rightarrow 右子树/儿子。

      • 中序遍历:左子树/儿子 \rightarrow\rightarrow 右子树/儿子。

      • 后序遍历:左子树/儿子 \rightarrow 右子树/儿子 \rightarrow 根。

      • 遍历的特殊结论

        • 前/先序遍历 + 中序遍历 = 确定二叉树。

        • 后序遍历 + 中序遍历 = 确定二叉树。

      • 特殊的二叉树及其性质

        • 满二叉树/完美二叉树:所有叶结点的深度均相同的二叉树称为满二叉树/完美二叉树。

        满二叉树的第 k 层有 2^{k-1} 个节点,任意 k 层二叉树最多有 2^{k-1} 个节点。

        若在任意一棵满二叉树中,有 n_0 个叶子节点,有 n_2 个度为 2 的节点,则有 $n_0=n_2+1$。

        n 个节点的满二叉树深为 \log n+1

        • 完全二叉树:只有最下面两层结点的度数可以小于 $2$,且最下面一层的结点都集中在该层的最左侧。


        • 对于一棵满二叉树/完美二叉树,其深度为 k ,则其节点总数为 2^k-1 ,此结论可逆。

        • 对于一棵满二叉树/完美二叉树/完全二叉树,若任意节点(除叶节点外)的编号为 i ,其左儿子的编号为 2i ,右儿子的编号为 2i + 1 。此结论可逆,证明显然。

      二叉树的第 k 层至多有 2^{i-1}(i\ge1) 个节点。

  • 习题

    • 定义/术语

      • 定义:有一叠碗,每一次取的时候取最上面的出来,放的时候放到最上面,先进来的后出去,后进来的先出去,这就是后进先出(last in first out)表,简称 LIFO 表。

      • 栈顶:栈最顶端的元素。

      • 栈底:栈最底端的元素。

    • 操作

      • push(x) 往栈顶前添加一个元素 $x$。

      • pop() 从栈顶弹出(删除)一个元素。

      • top() 返回栈顶的值。

      • empty() 返回是否为空。(1 为空,$0$ 为非空

      • size() 返回栈里的元素个数。

  • 队列

    • 定义/术语

      • 定义: 与生活中的队列相同,一条队伍,没有人会插队,大家都按队伍的规矩排好。先进来的先出去,后进来的后出去,这就是先进先出(first in first out)表,简称 FIFO 表。

      • 队首/队头:队列的第一项。

      • 队尾:队列的最后一项。

      • 操作

      • push(x) 往队尾后添加一个元素 x

      • pop() 从队首弹出(删除)一个元素。

      • front() 返回队首的值。

      • empty() 返回是否为空。( 1 为空 0 为非空

      • size() 返回队列里的元素个数。

  • 链表

    • 定义/特点

      • 定义:链表和数组都可用于存储数据,其中链表通过指针来连接元素,而数组则是把所有元素按次序依次存储。

      • 链表可以方便地删除、插入数据,操作次数是 O(1) ,但是访问任意数据时操作次数是 O(n)

      • 链表不可以随机访问任意数据!

    • 习题

  • 字符串

    • 定义:字符串指一串字符组成的串。

    • 子串:子串被定义为字符串中任意个连续的字符组成的子序列,子串个数 =\dfrac{n(n+1)}{2}+1 ,非空子串的个数 =\dfrac{n(n+1)}{2} (无非就是少了空子串的 +1

    • 前/中/后缀表达式:

      • 前缀表达式:一种没有括号的表达式,与中缀表达式不同的是,将运算符写在前面,操作数写在后面。如:前缀表达式 -1+2\,\,\,3 的中缀形式为 1-(2+3)

      • 中缀表达式:与平常使用的表达式相同,有括号且运算符在操作数中间。

      • 后缀表达式:与前缀表达式相反,将操作数写在前面,运算符写在后面。如:后缀表达式 1\,\,\,2\,\,\,3+- 的中缀形式为 1-(2+3)

      • 前/中/后缀表达式的转化

        • 前/后缀表达式转中缀表达式

          1. 画出表达式树:表达式树是一种特殊的树,叶节点是操作数,其他节点为运算符

          2. 将表达式树前序遍历,可得前缀表达式;中序遍历可得中缀表达式;后序遍历可得后缀表达式。

        • 中缀表达式转前/后缀表达式

          1. 给中缀表达式加上括号:

            1-2+3\rightarrow ((1-2)+3)
          2. 把运算符移到括号前/后面(移到前面为前缀表达式,反之亦然):

            (1-(2+3))\rightarrow ((12)-3)+
          3. 删去括号,剩下的即为最终解:

            (1(23)+)-\rightarrow 12-3+

          也可以用上文的“表达式树”做,比较复杂,推荐以上加括号的方法。

十一、排列组合

  • 加法原理:完成一项工作有 n 种方法, a_i(1\le i \le n) 代表完成第 i 类方法的数目,共有 S=a_1+a_2+\cdots+a_{n-1}+a_n 种不同的方法。

    • 乘法原理:完成一项工作有 n 个步骤, a_i(1\le i \le n) 代表完成第 i 个步骤的数目,共有 S=a_1\times a_2\times \cdots\times a_{n-1}\times a_n 种不同的方法。

    • 排列(Arrangement/Permutation)

      • 定义:从 n 个不同元素中,任取 mm\le n )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,读做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,记为 A_n^m (或 P_n^m )。

      • 计算公式: A_n^m=n(n-1)(n-2)\cdots(n-m+1)=\dfrac{n!}{(n-m)!}

        其中, ! 表示阶乘,例如 6!=1\times 2 \times 3\times 4\times 5\times 6特别规定 0!=1

      • 证明:第 1 个位置可以选 n 个元素,第 2 个位置由于先前已经选了一个,还可以选 (n-1) 个元素,以此类推,第 m 个可以选 (n-m+1) 个元素。又根据上述的乘法原理,将所有的选法串联起来,因此得到上式。

      • 全排列:排列的一种特殊情况,此时 m=n,n-m=0 ,刚刚规定过 0!=1 ,所以 A_n^n=n!=1\times 2\times 3\cdots \times n

    • 组合(Combination)

      • 定义:从 n 个不同元素中,任取 m(m\le n) 个元素组成一个集合,读做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的组合。即不关心被选元素的顺序。记为 C_n^m

      • 公式: C_n^m=\dfrac{A_n^m}{m!}=\dfrac{n!}{m!(n-m)!}

      • 证明:如果 n 个元素中选 m 个且关心顺序,为 A_n^m但是此时不关心顺序了,就需要去掉重复的,同样选出来的 m 个元素,还要进行全排列,即除掉 m! ,因此展开后得到上式。

      组合数也常用 \dbinom{n}{m} 表示,读作“ nm ”,更为清晰明了。

    • 排列组合九大解题技巧(按个人认为的理解难度排序)

      • 先选后排:先将元素选出来,再进行排列,非常有效的降低问题的复杂度。

      • 特殊优先:特殊元素,优先处理;特殊位置,优先考虑

      • 分排用直排: n 个元素,从中选出 m 个,将这 m 个元素排成若干排。分排问题的排列可以看做一排,避免考虑了复杂的前后排列,简化了问题。

        S=A_n^m

      • 分类法:当计算符合条件的数目比计算不符合条件数目简单时,将问题分成若干类,逐个求解,与“排除法”相对。

      • 排除法:当计算符合条件的数目比计算不符合条件数目复杂时,简称正难则反。排除不符合要求的,剩下的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。与“分类法”相对。

      • 捆绑法: n 个不同元素排成一列,要求 m 个元素必须相邻。可以特殊优先,把 m 个元素捆绑在一块单独处理

        S=A_{n-m+1}^{n-m+1}\times A_m^m

      • 插空法: n 个不同元素排成一列,要求 m 个元素不能相邻。先把不用特殊处理的元素进行排列,再把甲乙进行插空。

        S=A_{n-m}^{n-m}\times A_{n-1}^{m}

      • 隔板法/插板法:将 n相同元素分成 m 组,每组至少有一个元素。相当于把 m-1 个隔板插到 n 个元素形成的 n-1 个空隙里

        S=C_{n-1}^{m-1}

      • 定序: n 个元素的全排列中有 m 个元素必须定序排列,这 m 个元素相邻或不相邻不受限制。

        S=\dfrac{A_n^n}{A_m^m}

    • 习题

十二、复杂度

一个问题有很多种不同的算法,如何评价一个算法的好坏呢?这就需要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来衡量了。

  • 定义

    渐进时间复杂度,用符号 \mathcal{O} 表示。一个算法里语句的执行次数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,取这个式子的最高次项且忽略系数表示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。例如,一个程序的语句执行次数为 2n+3n^2+9+8n ,则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\mathcal{O}(n^2)

  • 常量

    常量,即永远不变的量,例如, 1 就是 1 ,它永远不可能等于 2 。在时间复杂度里,只要不随着输入数据规模的大小增长而增长的量,就被称之为常量,在计算中省去不写。

    特别的,如果代码中出现了宏定义,那么宏定义的值依旧是常量,因为它不随着输入数据规模的大小而改变

  • 示例

    for(int i = 1; i <= n; i++)
        for(int j = 1; j <= n; j++)
           cin >> a[i][j];
    

    本代码中,cin >> a[i][j] 执行了 n^2 次,所以时间复杂度为 \mathcal{O}(n^2)

    for(int i = 1; i <= n; i++)
        for(int j = 1; j <= n; j++)
            cin >> a[i][j];
    for(int i = 1; i <= n; i++)
        for(int j = 1; j <= n; j++)
            cin >> b[i][j];
    

    本代码中,cin >> a[i][j] 执行了 n^2 次,cin >> b[i][j] 也执行了 n^2 次,忽略系数,时间复杂度还是 \mathcal{O}(n^2)

    for(int i = 1; i <= n; i++)
        for(int j = 1; j <= n; j++)
            cin >> a[i][j];
    for(int i = 1; i <= n; i++)
        for(int j = 1; j <= n; j++)
            for(int k = 1; k <= n; k++)
                cin >> b[i][j];
    

    本代码中,cin >> a[i][j] 执行了 n^2 次,cin >> b[i][j] 执行了 n^3 次,取最高次项,时间复杂度是 \mathcal{O}(n^3)

  • 符号

    T(n) 表示时间复杂度, T(n)= 后跟一个符号:

    \Thetatheta,等于。

    \mathcal{O} (也可写作 O ),big-oh,小于等于。

    \Omegabig-omega 大于等于。

    osmall-oh 小于。

    \omegasmall_omega 大于。

  • 非递归程序的时间复杂度的计算

    非递归程序的时间复杂度计算一般都比较简单,直接数循环。大多数算法都适用于此,但是也有例外,例如二分等,需要特别留心。

  • 递归程序&主定理

    假设某算法的计算时间表示为递归式:

    T(n)=2T(\dfrac{n}{2})+n\operatorname{log}n
    T(1)=1

    求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。

    • 直接代入递归求解
1.T(n)=2T(\frac n2)+n\log n
=4T(\frac n4)+2\times\frac n2\log \frac n2+n\log n
=8T({n\over8})+n\log{n\over4}+n\log{n\over2}+n\log n
=\dots
T(n)=\sum_{i=0}^{\log n}n\log\frac n{2^i}
=n\sum_{i=0}^{\log n}\log\frac n{2^i}
=n\sum_{i=0}^{\log n}\log2^i
=n\sum_{i=0}^{\log n}i
=\Theta(n\log^2n)
2.T(n)=T(n/2)+n\log n
=T(n/4)+\frac{n}{2}\log \frac{n}{2}+n\log n
=n\log n+\frac{n}{2}\log \frac{n}{2}+\frac{n}{4}\log \frac{n}{4}+\frac{n}{8}\log \frac{n}{8}+\ldots
\text{上式}\ge n\log n
\text{上式}\le n\log n+\frac{n}{2}\log {n}+\frac{n}{4}\log {n}+\frac{n}{8}\log {n}+\ldots=2n\log n
\therefore\quad=\Theta(2n\log n)=\mathcal{O}(n\log n)

虽然此方法计算量较大,但是是初学者不二的选择。如果追求卷面,可以学习主定理。

  • 主定理:将一个规模为 n 的问题,分治成 a\lceil\dfrac{n}{b}\rceil 的子问题,每次带来的额外计算为 \mathcal{O}(n^d) ,可得到以下关系式:
T(n)=aT(\lceil\dfrac{n}{b}\rceil)+\mathcal{O}(n^d)
(\text{for constants }a>0,b>1,d\ge0),\text{then}:
T(n) = \begin{cases} \mathcal{O(n^d)} & if\quad d&gt;\operatorname{log}_ba\\ \mathcal{O(n^d\operatorname{log}n)} & if\quad d=\operatorname{log}_ba\\ \mathcal{O(n^{\operatorname{log}_ba})} & if\quad d&lt;\operatorname{log}_ba\\ \end{cases}
  • 空间复杂度

    • 定义:空间复杂度较时间复杂度来说简单许多,可以直接数。符号同时间复杂度。

    • 计算

      \begin{matrix} &\text{变量 int a}&\text{一维数组 int a[n]}&\text{二维数组 int a[n][n]}&\cdots\\ \text{空间复杂度}&\mathcal{O}(1)&\mathcal{O}(n)&\mathcal{O}(n^2)&\cdots\\ \end{matrix}

      可见,只需要数数组有几维即可,其他注意事项(如常数等)与时间复杂度相同。

\large\texttt{排序算法}

初赛里常考的的排序大多分为 8 种:选择排序、冒泡排序、插入排序、快速排序、希尔排序、堆排序、归并排序、基数排序。

\begin{matrix} &\text{选择排序}&\text{冒泡排序}&\text{插入排序}&\text{快速排序}&\text{希尔排序}&\text{堆排序}&\text{归并排序}&\text{基数排序}&\\ \text{一般情况}&\mathcal{O}(n^2)&\mathcal{O}(n^2)&\mathcal{O}(n^2)&\mathcal{O}(n\operatorname{log}n)&\mathcal{O}(n^{1.3})&\mathcal{O}(n\operatorname{log}n)&\mathcal{O}(n\operatorname{log}n)&\mathcal{O}(d(n+r))\\ \text{最坏情况}&\mathcal{O}(n^2)&\mathcal{O}(n^2)&\mathcal{O}(n^2)&\mathcal{O}(n^2)&&\mathcal{O}(n\operatorname{log}n)&\mathcal{O}(n\operatorname{log}n)&\mathcal{O}(d(n+r))\\ \text{最好情况}&\mathcal{O}(n^2)&\mathcal{O}(n)&\mathcal{O}(n)&\mathcal{O}(n\operatorname{log}n)&&\mathcal{O}(n\operatorname{log}n)&\mathcal{O}(n\operatorname{log}n)&\mathcal{O}(d(n+r))\\ \text{空间复杂度}&\mathcal{O}(1)&\mathcal{O}(1)&\mathcal{O}(1)&\mathcal{O}(n)&\mathcal{O}(1)&\mathcal{O}(1)&\mathcal{O}(n)&\mathcal{O}(r)\\ \text{稳定性}&\text{不稳定}&\text{稳定}&\text{稳定}&\text{不稳定}&\text{不稳定}&\text{不稳定}&\text{稳定}&\text{稳定}\\ \end{matrix}

基于比较:通过比较元素来排序数列,如冒泡排序,快速排序等。

不基于比较:不比较元素,通过其他方法(如hash)来进行排序,如基数排序等。


{\Huge \mathbf{{\color{Red} 完结撒花( ̄▽ ̄)} } }
(有问题的话请大佬告知我)
第十章后边大部分内容参照洛谷 文中图片全是网上的
©2024 本内容版权归\ 梅耀元\ 所有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。
  • 都看完了,文章有用
  • 都看完了,文章无用
  • 亚比囧囧囧
0 投票人
2 个赞

“参考”

CSP初赛知识点梳理 - 洛谷专栏 (luogu.com.cn)

嗯嗯,标题是的,结尾的内容是的,中间不是

只有标题借鉴了一下,其他都是自己写的

真的?




脸?

@信友队蔡老师 不公平

是不是过了投稿时间了?

对。。


过了交稿时间不算

\color{red}是过了时间的啊,我第一篇才是想交稿的,我这个做了一半过时间了,
\color{red}不想做了,敷衍一下。。。就提交了可以吗,不要再喷了!!!!!!!
其实第9章我就不想搞了,我为了知识点全一些不行吗,我结尾也用大号字体说明了啊,有问题吗!!!!!!!!!!!!!!!!!!!!!

不错!

好吧,写得挺好, @梅耀元 可能是我语言过激了,我道歉, @桃桃J 把没用的回复删了吧,蟹蟹管理大大

没事,也是怪我没解释前因后果,才让大家误会

我没有喷你啊…